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、文化意识、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(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:2017),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形成语言能力、提升思维品质、塑造文化品格、发展学习能力,也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在周老师的讲座中,我对英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有了新的思考,在过去的教学中,英语学科更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,忽视了在英文课堂中对孩子进行品质教育,并且也不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培养,造成的结果是英语课堂的固化,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提高的只有语言能力(甚至不能说是完全语言能力的提升,因为衡量学生的标准仅仅是试卷,学生实际的语言应用能力并没有提升),无法做到发展思维、提升素养,然而学科育人并不简单,对于教师就有很高的要求,教师要能够跳出传统知识点的学习,实现对教学内容主题意义的探究,不能仅仅关注语篇的基本意义,更重要的是解读语篇的深层次含义,比如,语篇传递的观点、能够引发的思考或价值观讨论,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何种问题等等,这些正是我们传统课堂所缺少的。所以,周老师所谈到的我深有感触,也非常开心英语教学在反思这个问题,有大批英语老师在对改变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而努力着。 另外,在“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”这一目标指导之下,我们应该在每节课如何思考我们的教学目标。周老师说到,很多老师在进行备课时,对于教学目标的思考是不够,只是形成了机械地、固定地教案书写形式,这样的结果就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清晰,老师无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与教学活动,因为并不了解各个环节与活动设计的底层逻辑,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到。 我们目前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碎片化的问题,在以往的单元教学中,每一单元会被分割成各种不同的课程,缺乏对于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,这说明老师无法做到以育人为目标,以单元为基本单位,去进行文本分析与主题意义的挖掘。 |
( 冀ICP备15001741号-1 )
GMT+8, 2023-9-27 13:44